<em id="xz4yv"></em>
  • 加盟電話:133-3505-7288
    請登錄 下載全文


    南通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的通知


    南通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的通知
    通政辦規〔2021〕4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蘇錫通科技產業園區、通州灣示范區、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南通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已經十五屆市人民政府第67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2月24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南通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方案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據《江蘇省“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蘇政發〔2020〕49號)有關要求和部署,實施我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即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下同),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深刻認識“三線一單”的戰略意義

    劃定并嚴守“三線一單”,建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是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大部署。在全市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既是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推進生態環境精細化管理、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內在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準確把握“三線一單”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按照“守底線、優格局、提質量、保安全”的總體思路,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建立覆蓋全市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確保生態功能不退化、水土資源不超載、排放總量不突破、準入門檻不降低、環境安全不失控,推動全市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不斷把“強富美高”新南通建設推向前進。

    (二)基本原則。

    ——守牢底線,保障安全。落實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堅持生產生活不突破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開發建設不突破自然資源承載力,確保生態安全。

    ——堅持分類,精準管控。明確分類管控要求,實施不同管控措施,對優先保護區域,強化生態保護修復;對重點管控區域,強化環境污染治理和環境風險防范,推動環境質量改善。

    ——統籌協調,上下聯動。強化市級統籌,部門協同推進落實“三線一單”;強化區域協同,銜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要求,推動分區管控要求落地。

    ——因地制宜,動態更新。在落實國家和省相關要求的前提下,制定符合地方實際情況的“三線一單”。區域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等依法依規調整的,“三線一單”作相應動態更新。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綠色發展和綠色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

    ——生態保護紅線。全市陸域生態空間保護區域總面積1624.50平方公里(扣除重疊面積),占全市陸域國土面積的17.14%。其中,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陸域面積103.19平方公里,占全市陸域國土面積的1.09%;省級生態空間管控區域面積1532.21平方公里,占全市陸域國土面積的16.17%。全市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2471.94平方公里。

    ——環境質量底線。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總體保持穩定,逐步提升;市考以上斷面水質全面消除劣五類。全市PM2.5平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3%以上。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

    ——資源利用上線。全市用水總量不超過46.45億立方米,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4.29萬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38.55萬公頃。

    到2035年,全市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總體形成,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率先實現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市生態系統結構合理、生態功能分工明確、生態安全格局穩定。地表水國考以上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達到100%。PM2.5平均濃度為22微克/立方米,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氣。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有效管控。

    三、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四)科學劃定環境管控單元。

    環境管控單元劃分原則上以鎮(街道)為單元,充分銜接城市規劃區、各級各類產業園區邊界,全市共劃定環境管控單元420個,分為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和一般管控單元三類,實施分類管控。

    ——優先保護單元90個,其中陸域69個,占全市陸域國土面積的17.14%;海域21個。主要包括生態保護紅線和生態空間管控區域,以生態功能保護為主。

    ——重點管控單元247個,占全市陸域國土面積的24.41%。主要包括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區和各級各類產業園區。

    ——一般管控單元83個,占全市陸域國土面積的58.45%。指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之外的其他區域。

    (五)分級分類制定準入清單。

    嚴格落實現行法律法規標準,國家、省和重點區域(流域)環境管理政策,以及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等資源環境管控要求,分別從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資源利用效率等四個方面,制定南通市市域總體管控要求和420個環境管控單元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優先保護單元原則上按照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和省級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有關要求進行分級分類管控。市人民政府發布重點管控單元中省級以上產業園區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含管委會,下同)要結合區域發展格局、生態環境問題及生態環境目標等要求,于2021年底前制定并發布本地區分區管控總體要求、其他重點管控單元及一般管控單元的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四、全面落實“三線一單”管控要求

    (六)推動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有關部門應將“三線一單”成果作為改善環境質量、實施生態修復、防控環境風險的重要依據,加快治理水、大氣、土壤環境污染,實現環境質量約束性考核目標;組織開展優先保護單元的生態保護修復活動,切實加強重點管控單元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環境風險防范,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重要支撐。

    (七)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有關部門在產業布局、結構調整、資源開發、城鎮建設、重大項目選址時,應將“三線一單”成果作為重要參考依據,在政策制定、規劃編制、執法監管等過程中不得變通突破、降低標準,確保與“三線一單”相符合。突出抓好“三線一單”在國家級、省級、市縣級等各類產業園區的落地,嚴格產業準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

    (八)加強規劃銜接應用。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有關部門應將“三線一單”確定的生態、水、大氣、土壤、近岸海域、資源利用等方面的管控要求,作為區域生態環境準入和區域環境管理的重要依據,與國土空間規劃以及其他行業發展規劃充分銜接。

    (九)提升生態環境監管能力。

    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和行政審批部門要將“三線一單”成果應用到規劃環評審查和建設項目環評審批中,嚴格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具有生態環境保護監管職責的有關部門,應把“三線一單”作為監督開發建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依據,將“三線一單”確定的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作為生態環境監管的重點區域,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作為重點內容,
    請登錄 下載全文
    亚洲A∨无码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