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登錄 下載全文
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青島市建設中醫藥強市若干措施的通知
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青島市建設中醫藥強市若干措施的通知
青政字〔2022〕57號
生效日期2022-11-10失效日期2025-12-31規范性文件登記號無
各區、市人民政府,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市政府有關部門,市直有關單位:
現將《青島市建設中醫藥強市的若干措施》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青島市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10日
青島市建設中醫藥強市的若干措施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有關部署,大力推進中醫藥強市建設,根據省政府辦公廳《
關于印發山東省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方案的通知》 (
魯政辦字〔2022〕67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以下措施。
一、深化中醫藥綜合改革
1.創新中醫藥服務模式。按照
山東省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方案要求,完成我市承擔的相關工作任務,推出3—5項在全國領先的改革經驗。加大中醫藥政策供給,完善中醫藥事業財政投入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中醫藥領域可持續的投入保障機制。完善差異性中醫藥醫保支付政策,對住院中醫優勢病種實施按病種收付費管理,將門診中醫優勢病種納入“日間病房”管理提質擴面,探索對緊密型縣域中醫醫共體實行總額付費。試點開展中醫藥傳承創新項目,加大中醫藥惠民服務力度。推動二級及以上中醫醫院開展“送湯藥上門”服務,在二級及以上公立中醫醫院全面開展“五個全科化”,為中醫醫院中醫藥優勢特色建設探尋路徑。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精準遴選推廣工程,針對基層醫療機構、老年人、婦女、兒童和普通人群分別篩選10項中醫藥適宜技術;建立市、區(市)兩級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推廣中心,為尚不能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基層醫療機構和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培訓1000名“能中會西”的中醫藥人才,實現家庭醫生簽約團隊中醫藥服務全覆蓋,提供人民滿意的中醫藥服務。(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市財政局、市醫保局,各區、市政府)
二、打造中醫藥高地
2.打造中醫醫療高地。創建省級中醫??疲▽2。┰\療中心,建成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建設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青島醫院。高標準建設青島市中醫醫院城陽院區,牽頭打造心血管科、康復科、肺病科等3個齊魯中醫藥優勢??萍?,鍛造半島頂尖、省內領先的中醫藥攀峰學科,將青島市中醫醫院建成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中心。推動優質中醫藥資源倍增,建成5—6所三級中醫醫院,推動膠東五市中醫藥一體化發展。(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嶗山區政府、城陽區政府)
3.鍛造中醫藥科創高地。推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海洋中藥質量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建設,聚焦國內外海洋中藥研究的熱點、難點和前沿技術,遴選部分海洋中藥,先行開展質量研究與評價,為海洋中藥規范使用和產業化提供路徑支撐。推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藥劑學重點實驗室建設,圍繞中藥炮制、中藥制劑關鍵問題和共性技術開展攻關,推動中藥研用產融合發展。加強與中國中醫科學院的戰略合作,加快建設中國中醫科學院青島技術合作平臺,加快山東中醫藥大學青島中醫藥科學院、海洋中藥研究院項目建設。依托康復大學,鍛造國內一流的中西醫結合康復研究、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產業化創制平臺。充分發揮中醫藥類學術團體的學術引領和“專家智庫”作用,聚焦疑難重病和關鍵技術,加強中醫藥臨床研究,提高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城陽區政府)
三、夯實基層中醫藥服務根基
4.做強區(市)中醫醫療機構。落實政府辦醫責任,大力推進區(市)級中醫醫院標準化建設,推動區(市)級中醫醫院達到國家推薦標準。除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外,各區(市)至少辦好1所公立中醫醫院(西海岸新區2所),政府辦二級及以上中醫醫院全部設置治未病科和康復科。推動西海岸新區中醫醫院等6家區(市)中醫醫院新建、遷建和改擴建,有效促進縣域中醫藥服務能力提質升級。實施中醫診所備案管理、特聘中醫醫師存案管理、中醫醫療機構設置審批“兩證合一”等舉措,推動社會辦中醫蓬勃發展。(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市行政審批局,有關區、市政府)
5.夯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推進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市、縣創建,建立180個國醫館、60個精品國醫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鎮(街道)衛生院中醫類別醫師占同類機構醫師總數比例超過25%,每家都能提供不低于6類10項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參?;颊咴阪偅ń值溃┬l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使用中醫藥治療,合規醫療費用醫保報銷比例不低于85%。每家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配備1名中醫類別醫師或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臨床類別醫師,90%的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務人員,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90%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不低于4類6項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在全市打造15分鐘基層中醫藥優質服務圈。(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市醫保局,各區、市政府)
四、完善中醫藥服務網絡
6.開展中西醫結合行動。實現政府辦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傳染病醫院中醫藥科室全覆蓋。強化中醫醫院急診、重癥醫學等科室建設,提高急危重癥的救治能力。建立中醫醫院與綜合醫院合作機制,建立3個中西醫臨床協作組,健全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西醫協同機制,加強疾病預防、治療和康復中西醫協同,建立健全中西醫會診制度。充分發揮中醫藥防治疫病獨特優勢,對重點人群及早給予中醫藥干預。(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各區、市政府)
7.推進中醫藥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中醫遠程醫療、移動醫療、智慧醫療等新型醫療服務模式。完善“互聯網+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擴大覆蓋區域和服務種類,將拔罐、刮痧、艾灸、耳穴壓丸等中醫藥適宜技術納入上門服務范疇。優化中醫藥特色服務電子地圖,打通中醫藥服務“最后一公里”。(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各區、市政府)
五、加強中醫藥優勢特色建設
8.推動中醫藥傳統技藝傳承創新。開展卓越中醫藥師資培訓項目,加強傳承型中醫藥人才培養,強化中醫藥師承教育工作,廣泛開展老中醫學術思想、老藥工技藝等師承教育,使中醫藥薪火相傳。遴選培養100名中醫臨床優秀研修人才。開展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遴選醫療機構設置中醫(專長)醫師崗位,促進民間特色技術療法的傳承發展。(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各區、市政府)
9.加強中醫藥質量管理。加強中醫藥政策研究,體現中醫藥特色優勢,實施中醫醫療質量量化分級,實現中醫醫療質量監測考評“全覆蓋”。加強中醫質控中心建設,構建中醫質控管理體系,加強醫療機構中藥藥事管理,加大對中醫重點科室、重點部位、關鍵環節的日常監管。加強口岸藥檢所建設,提升進口中藥材檢驗能力。加大中藥飲片、中成藥、醫療機構制劑質量監管力度,發現違法違規問題依法處罰處理,切實保障中藥質量安全。(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市市場監管局,各區、市政府)
六、做大做強中醫藥產業
10.大力發展海洋中藥。發揮我市海洋中藥特色優勢,實施“藍色藥庫”開發計劃,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海洋中藥研發機構,加大海洋中藥制劑、海洋中藥新藥篩選、研發、推廣力度,開發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醫用材料、海洋化妝品等產品,打造海洋中藥名品、海洋醫藥龍頭和獨角獸企業,扶持做強2—3個現代化海洋中藥龍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培育3—5個享譽省內外的海洋中藥品牌。(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市海洋發展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市政府)
11.支持中藥產業發展。建立20個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支持重點中藥材加工企業申報國家和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打造3—5個中醫藥產業園區。打造以網絡交易為核心,網絡零售與實體銷售協同發展的中藥網絡銷售平臺,鼓勵市場主體建設藥材交易平臺。打造2—3家質量規模雙一流的中藥飲片加工、經銷企業,探索建立全過程追溯體系。支持東西部中醫藥產業協作,圍繞協作地中醫藥產業優勢,實施中藥材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等中醫藥產業合作項目,助力當地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鼓勵醫療機構研發中藥制劑,深化中藥制劑臨床研究,用市場化、產業化手段推動中藥制劑創制新藥,加大中藥制劑在技術協作、對口支援以及醫聯(共)體內醫療機構之間調劑使用的力度。(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市行政審批局,各區、市政府)
12.著力推進中醫藥跨界融合發展。建設一批省、市級中醫藥康養文化旅游基地;打造5個中醫藥旅游點(線)、10個中醫藥特色街區;打造10個市級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范基地;鼓勵企業開發以中藥為原料的獸藥、農藥以及非藥用綠色產品,推動3—5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