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登錄 下載全文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科技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新時代科技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
魯政字〔2022〕225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進一步強化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加快科技強省建設,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大力實施科教強魯人才興魯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四個面向”,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努力爭當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將山東省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區域創新高地和科技創新策源地,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到2027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大幅增加,投入強度達到2.8%,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笆姑鼘颉钡膽鹇钥萍剂α矿w系加速形成,原始創新能力大幅提高。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學家隊伍持續壯大,具有山東特色的新時代人才集聚高地加速隆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強化,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萬家,力爭達到5萬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入庫企業突破5萬家,力爭達到6萬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53%左右。創新資源配置更加高效,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顯著增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山東路徑基本形成。
二、搭建高水平創新平臺,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1. 建立使命驅動、任務導向的實驗室體系。深入實施實驗室體系重塑攻堅行動,加快構建“1313”四級實驗室體系。建立實驗室重大科研任務直接委托制和“軍令狀”責任制,推動實驗室跨單位、跨體制組建核心團隊開展協同攻關,產出一批原創性、戰略性重大創新成果。(省科技廳牽頭)
2. 推動產業創新平臺提質升級。持續加大對省級創新平臺的培育力度,爭創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國字號創新平臺。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建立與省重大戰略目標任務對接機制。支持創新創業共同體高標準、規范化建設,打造具有山東特色和全國影響力的創新聯合體。支持龍頭企業牽頭建設專業化小試中試平臺基地,鼓勵各市高標準建設中試示范基地。(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
3. 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建設。組織實施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預研項目,在科創資源富集區域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跨領域、跨學科的前沿交叉研究平臺。加快航空發動機試驗裝置等已納入國家布局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并發揮作用,推動更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納入國家布局。完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建、共管和共享機制,探索“裝置+園區+集群”模式,加快構建區域協同創新網絡。(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
4. 加強應用導向的基礎研究。持續開展基礎研究十年行動,以應用研究帶動基礎研究,完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技術協同攻關機制,強化共性基礎技術供給。支持地方政府、行業主管部門、高校院所、行業龍頭骨干企業等與省自然科學基金設立聯合基金,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作用,著力解決創新發展中的重大科學、關鍵核心、前沿技術問題。扎實推進省級基礎科學研究中心建設,支持數學、化學等優勢領域爭創國家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省科技廳牽頭,省教育廳配合)
5. 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國產化替代科技攻堅行動,每年組織實施100項左右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重點突破產業“卡脖子”技術難題,全面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持續實施“技術攻關+產業化應用”科技示范工程,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強化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虛擬現實、先進核能、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械等新興產業技術攻關布局,壯大一批戰略性創新型產業集群。(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
6. 創新重大科研任務組織方式。強化由政府主導、技術總師負責的有組織的科研活動。建立行業部門、產業界、專家智庫等多方參與的項目指南形成機制,完善常態化指南發布申報機制,提升科研攻關的精準性、科學性、實效性。深入推行“揭榜掛帥”項目遴選制度、“賽馬式”資助制度、“里程碑式”考核制度。(省科技廳牽頭)
四、強化科技創新戰略支撐,加快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
7. 強化黃河安瀾與綠色發展科技支撐。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氣候變化風險應對等重點領域科研攻關,構筑黃河安瀾及生態安全技術體系。強化綠色低碳技術供給,制定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方案,推動綠色技術銀行在山東省布局建設。加快棗莊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為全省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作出示范。(省科技廳牽頭,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配合)
8. 強化鄉村振興科技支撐。深入實施農業良種工程和種業企業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種。制定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方案,突破一批產業技術瓶頸。高標準建設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積極發揮農業科技園區作用,建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打造科技支撐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齊魯樣板”。(省科技廳牽頭,省農業農村廳配合)
9. 強化陸海統籌科技支撐。發揮嶗山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載體作用,集聚全球優質創新資源,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科學中心。以海洋重大戰略需求和海洋應用場景為導向,加快推動陸域優勢技術向海洋拓展。啟動海洋高新區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園區創建海洋領域國家高新區、國家農高區。(省科技廳牽頭)
五、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壯大創新創造生力軍
10. 強化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聚焦專業化、平臺化、一體化,培優做強50家品牌孵化載體。開展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試點,培育一批前沿領域科技企業。建立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普惠性創新政策體系,推行企業創新積分制,為科技型企業定制化提供科技政策服務,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科技領軍企業。(省科技廳牽頭,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配合)
11. 實施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深入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每年支持10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業強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深入推進政府采購支持首臺(套)推廣應用試點。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創建國家重大創新平臺,產業鏈領航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共建產業創新中心。鼓勵大型企業科技設施、科研數據、技術驗證環境與中小企業共享共用,培育聚集一批中小型科技企業,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創新型產業集群。(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2. 推動國有企業創新示范。鼓勵國有企業聚焦“十強產業”,與全球行業領軍企業全面對標發展,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通過定向委托、簽軍令狀等多種方式,支持有能力的國有企業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項目。鼓勵國有企業建設應用基礎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創新國有創投企業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