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xz4yv"></em>
  • 加盟電話:133-3505-7288
    請登錄 下載全文


    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青島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青島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青政字〔2022〕56號
      
     
    各區、市人民政府,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現將《青島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青島市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9日
     
    青島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家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相關工作部署,按照《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山東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魯政字〔2022〕130號)要求,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促進城市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以工業固體廢物、農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險廢物等為重點,努力實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保障無害化處置,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美麗青島。到2025年,全市“無廢城市”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不斷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水平持續提升,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充分發揮,基本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產生強度低、循環利用水平高、填埋處置量少、環境風險小的長效體制機制逐步完善。

    二、重點任務

    (一)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1.推進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轉變。

    全面構建綠色制造體系。鼓勵企業實施綠色發展戰略,推行綠色設計、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和綠色礦山、打造綠色供應鏈。到2025年,新增省級以上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示范企業20家;符合創建條件的綠色礦山建成率達到100%。(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區、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各項任務均需各區、市政府落實,不再一一列出)

    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加強農業投入品規范化管理,科學施用化肥農藥,嚴格執行質量標準。圍繞糧食主產區和畜牧業發展區,推動種養結合、以地定畜、以種促養,發展標準化、自動化、設施化的農牧循環系統。按照區域化布局、規?;a、多元化主體、市場化運營的要求,推動現代循環型農業產業園建設。到2025年,水肥一體化應用面積達到100萬畝以上,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施用量較2020年分別下降6%和10%,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數量達到9個。(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積極發展綠色海洋經濟。加快推進海上風電發展,打造千億級海上風電產業集群。推廣高效、綠色、環保的生態養殖模式,推動青島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建設,發展深水大網箱和深遠海養殖工船,打造深遠海養殖標桿。探索推進“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綜合利用新模式。(市發展改革委、市海洋發展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深入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推行《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試行)》,積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鼓勵賓館、飯店、景區推出綠色消費、綠色旅游措施,依法嚴格限制一次性用品、餐具使用;在機關、學校、商場、醫院、酒店等場所全面推廣使用綠色產品;深化“公交都市”建設,大力推進綠色出行。結合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建立和完善綠色消費激勵約束機制。(市生態環境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快綠色低碳轉型。

    推動工業領域低碳發展。制定全市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方案,強化各領域各層級的目標和責任。在重點耗能行業全面推行能效對標,加強能耗管控。調整優化工業用能結構和方式,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工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實施以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控制為主、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鼓勵大型企業制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推動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碳排放強度對標活動,鞏固低碳城市試點成效。(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推動農業領域低碳發展。開展農業生態技術、綠色技術、增匯型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農光互補”“光伏+設施農業”等低碳農業模式,合理利用生物質能,逐步減少設施農業碳排放,不斷提升生態農業碳匯。充分挖掘農業減排固碳潛力,推廣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種植,到2025年,種植推廣面積達到6萬畝。(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

    完善廢舊物資回收體系。結合建設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構建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廢舊物資回收利用體系。大力推廣“互聯網+回收”模式,重點建設規?;?、網絡化、智能化規范回收站點及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的綠色分揀中心、交易中心,構建上門回收、綠色兌換、代收代儲等多元化回收場景,提高交投廢舊物資便利化水平;因地制宜完善鄉村回收網絡,推動城鄉廢舊物資回收處理體系一體化發展。在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廢塑料、廢鋼鐵加工等領域培育規范條件企業。(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推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提質增效。搭建廢舊家電“互聯網+回收”平臺,利用配送、裝機、維修等渠道建設逆向物流回收體系。依托家電行業龍頭企業布局家電回收網點;依托國家再循環產業數字化平臺,深入落實家電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打造國家級再循環樣板示范工廠,引領家電行業綠色循環發展。(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進“無廢城市”文化建設。依托“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等主題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推動“無廢城市”建設宣傳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進商場、進家庭,推進“無廢城市細胞”建設,到2025年,全市建成“無廢城市細胞”不少于1000個。(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深入推進景區垃圾分類,實現景區園林垃圾就地處理消納,以嶗山風景區、石老人國家旅游度假區、八大關風景區為試點,探索創建“無廢景區”。到2025年,全市4A級和5A級景區完成“無廢景區”創建。(市文化和旅游局負責)在有居民島嶼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促進島嶼垃圾的減量化和資源化,完成靈山島“無廢島嶼”建設。(相關區、市政府負責)按照建設要求和等級評價標準,推樹“星級綠色港口”典型示范,聚力打造國際領先的綠色低碳港口。(市交通運輸局負責)

    (二)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強化工業固體廢物全過程管理。

    1.促進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淘汰落后低效產能,依據安全、環保、技術、能耗、效益標準,以水泥、輪胎、化工等行業為重點,分類組織實施轉移、壓減、整合、關停任務,加快淘汰低效落后產能,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引導企業合理選擇和利用原材料、能源和其他資源,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降低危害性。以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等為重點行業,依法推進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市生態環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加強循環化改造,推動工業園區按照“一園一策”原則制定循環化改造方案。到2025年,具備條件的省級以上產業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支持符合條件的工業園區爭創國家級、省級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和生態工業園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加強冶煉廢渣、粉煤灰、爐渣等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結合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建設,引導園區、大型企業集團建設“無廢園區”“無廢工廠”“無廢礦山”,打造一批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到2025年,全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2%,建設“無廢園區”2個、“無廢工廠”10個、“無廢礦山”1個。(市生態環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強化工業固體廢物跟蹤管理。

    開展“清廢行動”。推進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單位使用工業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平臺開展申報,實現工業固體廢物流向的追蹤溯源。對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貯存、轉移、利用、處置等情況開展全面摸底調查,加強工業固體廢物堆場整治,加快歷史遺留問題解決。強化大宗固體廢物貯存及處置管理,統籌推進大宗固體廢物增量消納和存量治理。利用燃煤鍋爐、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等協同處置工業固體廢物,合理布局處置設施,保障處置能力。(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嚴格環境準入和項目監管。新、改、擴建項目要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嚴格工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設施“三同時”管理,對工業固體廢物種類、數量、運輸、利用或處置方式、環境影響以及環境風險等進行科學評價,提出切實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對工業固體廢物情況闡述不清、無合理利用處置方案和環境風險防范措施的建設項目,不予批準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強化固體廢物產生單位鑒別主體責任,主動鑒別不明屬性固體廢物、副產品和中間產物,主動公開鑒別資料,禁止危險廢物以副產品名義逃避監管。(市生態環境局負責)

    (三)推進回收利用體系建設,促進農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

    1.規范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合理設立回收網點或臨時儲存場所。農用薄膜使用者要及時回收廢舊農膜,交至回收網點,不得隨意棄置、掩埋或者焚燒。大力推廣使用國家標準地膜和全生物降解農用地膜,扶持從事廢舊農膜回收再利用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和企業,推廣有償回收、以舊換新等多種廢舊農膜回收方式。到2025年,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92%。(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強化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建立完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體系,設立區(市)級回收中心、鎮(街道)回收點?;厥罩行囊_展農藥包裝廢棄物打包、轉運、貯存、無害化處理等工作,建立回收處置臺賬。到2025年,全市應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到90%。(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促進農作物秸稈回收利用。積極培育從事秸稈收儲運的服務主體和農民經紀人,合理布點建設秸稈收購儲存基地和集中堆放點,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全面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各涉農區(市)政府要建立網格化監管體系和工作目標責任制,做到禁燒秸稈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在夏收和秋收等重點時段,組織開展巡查執法,對露天焚燒秸稈行為,依法進行處罰。到2025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7%。(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加強畜禽糞污綜合利用。引導畜禽養殖場(戶)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推廣高產高效畜禽品種,普及節水、節料等清潔養殖工藝和干清糞、微生物發酵等實用技術。督促規模養殖場配建糞污處理設施,建立糞污資源化利用計劃和臺賬;新、改、擴建的規模養殖場要按照“兩分三防兩配套”的標準配建糞污處理設施。在散養密集區,加快構建整縣制糞污集中處理中心體系。到2025年,規?;B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覆蓋率達到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保障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建立以區(市)范圍內集中收集處理為主、自行分散處理為輔的收集處理體系,轄區內沒有專業無害化處理廠需跨縣域委托處理的區(市),應與毗鄰的病死畜禽專業無害化處理廠簽訂委托處理協議。畜禽養殖場(戶)要切實履行無害化處理主體責任,確保病死畜禽由專業無害化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病死畜禽專業無害化處理廠要認真執行疫病防控等法律法規,確保符合動物防疫和環境保護要求。到2025年,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市農業農村局負責)

    (四)做好分類收集處理,促進社會源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

    1.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

    強化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引導。實施“星火計劃”,培養一批志愿講師,梯次開展層級培訓;廣泛開展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到2025年,城市區域推選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800個,農村區域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鎮(街道)30個、示范村(社區)600個、示范戶2000個,全市廚余垃圾分出量達生活垃圾產生量的15%以上。(市城市管理局、市教育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實施投放點升級改造,推進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提高有害垃圾分出質量。建立健全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相銜接的運輸網絡,逐步推行廚余垃圾小型運輸車輛進樓院收運和“車載桶裝、換桶直運”等運輸模式。規范做好分類運輸,統一分類運輸車輛的標識、顏色,便于社會監督。到2025年,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運輸體系,城市居民小區和農村地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均達到100%。(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促進生活垃圾處理處置。

    提升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完成東岸及北岸片區、西海岸片區、即墨片區、萊西片區、平度片區和膠州片區等六大集中處理園區布局,建設處置能力與源頭分出量相適應的分類處理設施,推進開放親和的垃圾處理體系建設。建立裝修垃圾分揀處置機制,設置裝修垃圾中轉分揀場,打通再生骨料、可回收物、輕質可燃物等協同處置渠道。推進大件垃圾分揀和處置場選址、建設工作。(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強化垃圾分類監督管理。加強分類運輸協同監督,通過媒體公示作業車輛信息,積極接受社會監督;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和運輸作業企業的雙向監督機制。建立有害垃圾運輸和處理協調機制,及時協商解決清運和處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態環
    請登錄 下載全文
    亚洲A∨无码男人的天堂